入会申请,请点击这儿:立即申请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 >> 投资指南
滨江面海:侨乡走向区域协调发展
文章出处: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9/24 10:28:09
[ 字体:减小 增大 ]

去年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突出跨越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力推进“两滨驱动”发展战略,其核心就是建设滨江新区,发展滨江经济、临港经济和海洋经济。与此相对应,我市的滨江新区、银洲湖和广海湾等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缘条件,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将成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为此,我市努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逐步推动滨江新区、银洲湖、广海湾的发展。日前,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请他们谈了如何紧紧抓住统筹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这一关键环节,进一步促进我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市发改局:

  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滨江新区

  现代化综合性大城市新区

  2006年,广东省政府在《珠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确定,江门市是珠江口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加快这一角色的塑造,我市战略性地规划了滨江新区的开发建设。

  滨江新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投资的作用举足轻重。为保证投资的顺利启动,要遵循科学发展观,一是从滨江新区的实际出发,立足大珠三角,放眼泛珠三角,以大时空的视角确定滨江新区的蓝图,明确把滨江新区建成现代化综合性大城市新区。二是根据这一宏伟蓝图开展投资活动,包括大城市新区所应有的由江门市自身来谋划投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与大城市配套的中央商务区和依托山水特色开发的房地产等。三是在投资活动中不断彰显城市的魅力和生态保护,让滨江新区突出以侨乡为特色的文化投资,突出以山水交融特色的优美环境。四是按照总体规划、逐步实施、轻重缓急、先后有序,努力做到规划一片、投资一片、见效一片、收益一片。  

  广海湾 宣传推介走在前

  广海湾总体发展概念规划、起步区总体规划成果已通过评审,新宁民科园开发初具雏形,资金筹措、宣传推介、鱼塘港招商洽谈等方面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广海湾开发建设迈进实施阶段。

  下一步,广海湾开发建设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投资环境。二是大力宣传推介广海湾,在香港有线电视、《南方日报》等媒体上以专题形式宣传台山广海湾。三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做好今年11月份举行的“百年陈宜禧,世纪新台山”大型系列活动招商推介会工作,大力宣传广海湾投资优势。四是扎实推进大项目的建设,以大项目促大发展,加快再生资源工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台山电厂二期、台山核电等项目早日动工建设。  

  银洲湖 开发热潮中要保持冷静

  银洲湖开发建设势头良好,已进入投资开发的热潮,因此,在高潮中要保持冷静。

  一要坚持整体开发。把银洲湖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资源、产业、环境、社会等诸多因素,统一规划,统一生产力布局,综合考虑工业园区、城镇建设和生态保护问题。二是有序开发。分阶段、有步骤地循序推进银洲湖区域的开发,形成集聚效应。三是纵深开发。通盘考虑沿岸和腹地的产业布局,增强沿湖开发的辐射带动效应。四是规模开发。对银洲湖现有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特色产业专业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五是高效开发。重视银洲湖区域的综合效益,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六是可持续开发。着力保护好银洲湖区域的人文、历史和旅游等资源,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专家观点

  李超奇(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增强人口集聚能力

  市党代会提出了今后5年坚持统筹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四大板块”建设的任务。所谓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根据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共同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发展水平差距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其中,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的基本动力,就是产业等经济要素的集聚以及由其带动的人口集聚。

  作为我市区域发展重点的滨江新区、南新区和高新区、银洲湖、广海湾“四大板块”,虽然各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与发展潜力,但要加快区域发展,毫不例外地都必须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带动人口集聚。人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与资本等要素一样,总是要流向更适合发挥其作用的地方,因此,必须把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作为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以滨江新区为例,要在20年左右把该区域建成具有现代气息、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滨水园林新城区,如何增强人口集聚能力,是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以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规划人均用地水平计算,上百平方公里的滨江新城区,需要容纳的人口应在百万人以上。按照规划,滨江新区作为未来的城市核心发展区,将以商务购物、居住生活、休闲生态、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主,工业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南新区和高新区、银洲湖、广海湾区域将以发展制造业、能源工业、重化工业和物流业等为主,可以通过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大量外来人口的进入,因此,两类地区人口集聚的对象、方式、途径应有明显的区别。

  我市现有常住人口411万人,人口密度431人/平方公里,比全省少87人。这一方面表明江门具有较大的人口容纳空间,另一方面也说明单纯依靠本地人口转移远远不能满足滨江新区应容纳人口规模的需要。从滨江新区的发展目标来看,由于规划的主要功能是较高层次的消费,工业不是主要发展方向,所以也不能以外来务工者作为人口集聚的主要对象,因此,应该考虑以消费作为吸引人口进入的主要方式。一方面,要适应当前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舒适的居住条件、高品味的生活质量吸引周边高收入人群进入;另一方面,要发展高水平的服务业,吸引数量众多的较高层次人才进入,同时吸引周边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入,形成较稳定的居住人群。

  李桂生(五邑大学财经学者):

  区域定位不同 实现错位发展

  滨江新区、银洲湖、广海湾在今后江门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从市场资源配置来说,项目、资金、人口都是有限的。那么应当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目标呢?

  从现状来看,三大区域根据自身区域优势都应有不同的发展定位:滨江新区的开发建设将大幅整合区域资源,扩大中心城区的影响力,这里将需要吸引大量人流,繁荣新城区。广海湾将以海洋经济为主,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区域,但是这一区域的项目都与国家宏观政策关联度高,受政策影响较大。银洲湖相对开发时间较长,基础设施等较为完善,产业集聚等已经初具规模,很多龙头企业也先后进驻,下一步就是做好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定位重点是国企和外企。只有各个区域定位不同,在重大项目招商时才不存在冲突。

  江门要在短期内建设国内外颇具影响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还会遇到许多问题。无论是培育产业集群,还是发展龙头企业,都需要围绕核心产业进行完整的产业配套。这需要对产业的空间组织进行优化,以满足产业内部流程运转的需要,其中,培育、发展大型龙头集团企业,优化制造产业组织;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型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是重要途径。

  在区域发展中,要把江门建设成为一个能留得住人的地方。这个从城市来说也有可比性,经过多年的发展,不论是区位优势还是还是投资环境、人文、自然环境,江门都有优势,但是在滨江新区、银洲湖、广海湾的建设中,我们要营造一个城市荣誉感,不但留住本地人,还要吸引更多的人来建设侨乡。滨江新区的建设就为营造城市的荣誉感与品牌形象提供了这么一个契机。我们可以通过滨江新区这一“龙头”带动进行区域协调发展,对江门的行政与市场资源进行一个大整合,形成一个大都市的概念。此外,可以择机举行各种类型的活动,营销城市,扩大江门的影响力。

  对于三大区域开发建设所需的资金,除了利用传统的融资方式外,可以依靠招商引资解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可以考虑由民间力量来建设;此外也可以借鉴中山、南海的成功经验,推行由政府主导的企业上市,从股市中筹划资金。  专题撰文 董平

  (采集:何妙谊 编辑:叶海林)

页面版权所有 江门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万达广场A座写字楼五楼 电话:0750-3501805 传真:0750-3501806

Copyright (c) 2010.All right reserved. master@jmaefi.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07054536号

网站总访问量: 53829次